{{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鈣是人體非常需要的營養素,它可以讓骨骼、肌肉和心臟保持健康和強壯。因此,許多人會猛補鈣,卻忘了維生素D也很重要。維生素D可以幫助吸收鈣,想要存骨本鈣和維生素D要一起補!
人體骨骼量在20~30歲時會達到高峰,若年輕時期能多增加10%的骨密度,可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骨質疏鬆症是薄而脆的骨頭,很容易折斷而導致嚴重傷害。不過,不要以為老了才會有狀況,如果肌肉沒有得到足夠的鈣,可能會抽筋、受傷或感覺虛弱的狀況,甚至會有慢性肌肉酸痛。這就是為什麼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都必須攝取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
身體需要維生素D來吸收鈣,如果沒有足夠的維生素D,就無法形成足夠的激素骨化三醇(稱為「活性維生素D」,調節血鈣與血磷濃度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也就是說會導致飲食中的鈣吸收不足。在這種情況下,身體必須從骨骼中儲存的鈣來攝取鈣,這會削弱現有骨骼並且阻止形成強壯的新骨骼。因此,只補鈣卻沒有足夠的維生素D是很不好的狀況。
健康的人基本上均衡飲食和曬足夠的太陽,鈣質與維生素D的攝取會足夠,尤其是奶類食物有很豐富的鈣質,但亞洲人很大比例有乳糖不耐症,避免喝牛奶讓補鈣的機會減少。以下是其他含有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可以多方攝取補。要吃多少量?我們也整理了表格。
補鈣你可以吃:牛奶、奶酪和酸奶等奶製品。深綠色蔬菜,花椰菜、羽衣甘藍、大白菜等蔬菜,豆漿、豆腐等豆類食物都含有鈣。如果吃沙丁魚和鯖魚罐頭,裡頭的可食用軟骨頭也可以攝取到鈣。若食品有額外添加(強化)鈣,也可以獲取營養。
補維生素D:可以從常見的魚類,鮭魚、鮪魚和鯖魚攝取,而且它們是很好的維生素D3來源。而乳製品、蛋黃、肝臟食物也有維生素D,但相較魚類含量較少。
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鈣與維他命D一天建議攝取量如下表
懷孕或哺乳女性需要的鈣和維生素D與一般同齡女性相同。
鈣與維生素D要一起攝取,均衡飲食和吃足對的食物是補充營養素最佳方式。若時常不能定時定量用餐,可額外吃鈣和維生素D保健食品,在飯後吃的吸收效果比較好,也能減少腸胃不適。
維生素D有分D2和D3,差別在於維生素D3(Cholecalcifero)來自於日曬與動物食物,根據外國臨床研究結果,維生素D3與D2相比,攝取D3讓體內維生素D儲存量高出2-3倍喔!
延伸閱讀:維生素 D3 比 D2 更有效!5大功效、每日建議攝取量、誰不能多吃?
存骨不容易,若有不好的生活習慣可是會讓你的骨本不知不覺流失。
不曬太陽
曬太陽能讓身體自行合成維生素D,但現代人長時間待室內,到戶外又怕曬太陽,對骨頭健康沒有幫助。建議仍要每天曬太陽10~15分鐘,幫助骨頭更健康。
骨質流失遠比你想像中的還快還容易,趁現在好好的存骨本,有健康的身體可以完成人生更多的夢想。
參考資料:NIH Osteoporosis and Related Bone Diseases, Calcium and Vitamin D: Important at Every Age, Getting Enough Calcium and Vitamin D, 國民健康署-骨質疏鬆, 國民健康署-抽菸 威脅骨鬆( 新生報 ),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遠離骨鬆,運動從[重]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