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取銀杏的好處,有分銀杏果與葉子,同樣出自於銀杏樹,萃取的部位不同有不同的效用,一個保護神經系統;一個可以排毒,必須了解清楚才不會補錯地方。

銀杏果與葉子萃取物功效不同吃對才有用

 

想改善記憶力衰退、焦慮、幫助體內排毒等症狀,該補充銀杏葉的保健食品,還是要吃銀杏果呢?許多人對於銀杏的保健資訊存在著一知半解的認識,今天就來解惑。

 

銀杏是什麼?

銀杏(Ginkgo biloba)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樹種之一,主要產地為中國,根據目前發現的化石紀錄,銀杏科植物可以追溯到1.7億年前,在正常情況下,一顆銀杏樹可活至1,000年以上,所以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銀杏樹的花期為5月,因為屬於雌雄異株的裸子植物,銀杏樹不產果實,所謂的銀杏果是指種子,成熟期則為9月至10月。

銀杏的果實與葉子功效不同

 

銀杏樹的種子與葉子功效與成份皆不同,《本草綱目》有記載:「銀杏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銀杏果(又稱白果)已被作為藥材超過1,000年;而銀杏葉則被收錄於《食療本草》,一般使用於心悸怔忡、肺虛咳喘等病症,近年廣泛運用在保健食品。

 

銀杏為什麼會夯

銀杏是美國和歐洲最暢銷的藥草保健品之一。大家常說「記憶力不好要吃銀杏」,但關於記憶力功效尚未被證實,食藥署更出面指出銀杏果屬於一般食品,並無治療記憶力效果。雖然吃銀杏對記憶力沒有直接幫忙,但目前不少學術研究指出,銀杏能夠疏通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並促進血液循環。

記憶力不好需補充銀杏的說法仍未被證實

 

銀杏功效

針對銀杏葉萃取物來說明,它是類黃酮和多酚化合物的天然抗氧化來劑源,可以對抗自由基,阻擋DNA和細胞被破壞,保護神經、心肌、血管和視網膜等等。因此,在西方的醫學當中,深入研究銀杏葉的學者相當多,致力發掘出更多銀杏葉萃取物的功能並應用於保健食品上。

 

1.保護老化的大腦

因銀杏葉中萃取物有效減緩神經元損傷,根據改善阿茲海默症的研究,銀杏葉也有助於預防健康個體的神經老化,長期服用銀杏保健品能夠維持大腦活化。

 

2.減緩焦慮

銀杏葉內含的物質對於調節γ-氨基丁酸(GABA) 受體有幫助,此受體為與焦慮症有關,服用一定劑量的銀杏葉可改善焦慮症狀。

服用銀杏葉萃取物可改善焦慮症狀

 

3.治療過動症

銀杏葉能改善大腦血管與增強視覺皮層的血液循環,可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而且,它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特性,可減輕精神疲勞。

 

4.促進血液循環

銀杏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的功能促使血管暢通,進而降低心臟病與中風風險。

 

銀杏果功效

中醫研究銀杏果,在近幾十年來一直被用於烹飪和藥用目的上。以中醫的角度,銀杏果屬於中性藥材,味道苦甘參半,具有清熱利尿通便等功效,能作為排毒所用。新鮮銀杏果含有天然毒素,不能直接食用,需要去殼和皮並煮熟才能去除苦味與毒性。

 

1.止咳祛痰

中醫認為銀杏果能夠輔助肺氣,可用於治療肺部疾病,如支氣管炎或氣喘,而與肺部氣管相關的症狀如咳嗽和生痰也能食用銀杏果而緩解。

中醫認為銀杏果有助輔助肺氣和止咳祛痰

 

2.減少炎症

經過多年的動物和試管研究,銀杏果能夠減緩各種人類和動物的炎症,如關節炎、炎症、心臟病、中風等等。

 

3.促進血管擴張

銀杏果能夠增加血液中一氧化氮的含量,提升血液循環,促進血液擴張,改善血液循環不良的疾病。

 

4.減少焦慮

與銀杏葉有相同功效的銀杏果也能增強大腦功能,提升心理幸福感,減緩焦慮症狀。

 

吃銀杏的禁忌

任何東西皆不適宜攝取過量,雖然銀杏葉子已是較安全無害的藥草,但過量服用仍有輕微的副作用如噁心、腹瀉、頭暈、頭痛、過敏等等。另外,煮熟後的銀杏果雖然有效降低毒性,但食用的顆數仍不能超過10顆,根據香港新聞報導,女子一次吃50顆炒白果後,導致急性中毒,出現副作用。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若服用銀杏藥品以下幾點需特別留意:

  1. 避免同時服用銀杏與以下藥物:抗凝血劑(如warfarin)、抗血小板藥品(如aspirin、clopidogrel)和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劑(普拿疼等)。
  2. 手術前後應停止使用,並主動告知醫生。
  3. 服用銀杏藥品若有不適就要停止。

 

現在你了解銀杏葉和銀杏果的不同了,記得要吃對部位才會有保健的效果並注意食用禁忌喔!

 

 

參考資料:

  1. Nan Mei, Xiaoqing Guo, Zhen Ren, Daisuke Kobayashi, Keiji Wada, and Lei Guo. Review of Ginkgo biloba-induced toxicity, from experimental studies to human case reports. J Environ Sci Health C Environ Carcinog Ecotoxicol Rev. 2017 Jan 2; 35(1): 1–28.doi: 10.1080/10590501.2016.1278298
  2. François Chassagne, Xinyi Huang, James T. Lyles and Cassandra L. Quave. Validation of a 16th Centu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e of Ginkgo biloba as a Topical Antimicrobial. Front. Microbiol., 16 April 2019. Sec. Antimicrobials, Resistance and ChemotherapyVolume 10 – 2019 |
  3. Teodora Tomova,Iva Slavova ,Desislav Tomov ,Gergana Kirova andMariana D. Argirova. Ginkgo biloba Seeds—An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or a Functional Food. Horticulturae 2021, 7(8), 218; https://doi.org/10.3390/horticulturae7080218
  4. Ewa Sadowska-Krępa, Barbara Kłapcińska, Ilona Pokora, Przemysław Domaszewski , Katarzyna Kempa, Tomasz Podgórski. Effects of Six-Week Ginkgo biloba Supplementation on Aerobic Performance, Blood Pro/Antioxidant Balance, and Serum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Physically Active Men. Nutrients 2017, 9(8), 803
  5. Guoyan Yang, Yuyi Wang, Jin Sun, Kang Zhang, Jianping Liu. Ginkgo Biloba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urr Top Med Chem. 2016;16(5):520-8. doi: 10.2174/1568026615666150813143520.